到底有多久沒有用手寫一篇文章了呢?回想自己的大學時期,除了期中期末考的申論題,好像還真的沒有其他用手寫許多字的時刻,畢業後就更不用說了。最近 TheNextWeb 網站上刊出一篇文章,在探討「手寫」這件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發人深省!
文字的起源博大精深,無論是美索不達米亞的楔形文字、或是中國古代的陶文或甲骨文,試著去了解這些人類最早開始溝通的符號,總是令人嘆為觀止。
而隨著時代的推進,文字的傳遞方式也跟著不斷演變,刻劃、手寫、印刷、打字…… 便利的工具帶領人們轉換使用文字的習慣,過去的行為正在逐漸消失。
電腦出現後,成為主要傳遞文字的工具
印刷術盛行了幾個世紀後才被打字機取代,打字機在 19 世紀初期問世,途中它經歷過工業革命演變為電動打字機,並在緩慢的調整後,才在 20 世紀初得以完全標準化,真正找到它的立足點與定位。
我們知道,當一項新的技術或工具要取代舊有的東西時,從來不會是一瞬間的事情,而是會經歷一段過渡時期,就像打字機逐漸成熟取代印刷術那樣。不過這個所謂的「過渡時期」,已經越來越短了。
打字機正在經歷技術轉型時,工業革命帶來的進步促使另一個對手的出現,也就是計算機演變而來的電腦處理器。電腦以很快的速度在 20 世紀普及,進化完成的打字機也不得不黯然退下。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到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工具進化的速度更是遠大於上一個世紀,現在傳遞文字的方式已經由「鍵盤」所主導。
「手寫」的重要性在時間的推移中逐漸降低,而降低的速度也越來越快,雖然它還不是真的消失,但無可否認的是,越來越少人動筆寫字了。
從教育政策看出端倪:美國、英國
在美國的小學,草寫的字母教學一直都是重點課程之一,小朋友滿 8 歲時就要開始學習如何寫出正確的草寫字母,但是自從 2010 年美國教育單位提出新的共同核心州立標準後,草寫課程就不再被列為必修課,而且將有多達 45 州遵循這個規範。這代表甚麼?《華盛頓郵報》在這篇報導中提出評論:
Washington Post》 : “The curlicue letters of cursive handwriting, once considered a mainstay of American elementary education, have been slowly disappearing from classrooms for years. Now, with most states adopting new national standards that don’t require such instruction, cursive could soon be eliminated from most public schools.”
草書的書寫課程一直以來,都是各小學課程內的中流砥柱,不過在新的州立教育標準之下,這樣的課程將有可能會在公立學校中消失,未來手寫草書便不再是所有孩子都會的基本技能了。
究竟為什麼有這麼多學校都願意捨棄這門關於「手寫」的重要課程呢?是因為「鍵盤」更完美嗎?那麼「手寫」會不會在不久的未來消失呢?《The Next Web》聯繫了讀寫教育的研究者、Psychology Today 的專欄作家 J. Richard Gentry,聊聊他所觀察到的事情。他說:
美國已經有越來越多學校選擇擁抱科技,雖然這可能是『手寫』面臨的危機,但正因為如此,『手寫』這件事面臨的關注也比以往多很多,且方向不是被科技淘汰,而是融合。
在研究領域中,寫字仍然是被重視的,但不一定能反映在學校的教學內容上,目前政府所訂的共同核心標準還難以讓每個州適用,更不用說全國了。例如,有些學校是人手一台筆記型電腦或 iPad、但有些卻是整個班級共用一台電腦,各地的硬體狀況是有落差的。」
而這項教育政策會不會被普遍接受呢?Gentry 認為還有修正的空間,「其實在這些規範中,並沒有叫學校不要教孩子學草寫,只是沒有針對拼音以及寫字給予明確的定義和標準,比較像是被遺漏掉了。就我所知,北卡羅萊納州目前就有將孩童的寫字教育納入發展重點,而其他各州或許也會跟進。
我覺得不用刻意去比較科技和傳統的優劣,在這個時代,除了告訴孩子寫字的重要性,學校也應該要讓他們好好學習科技工具,是一個並重的概念。」
英國
接著來到英國,Angela Webb 曾擔任過小學班主任,目前則是英國 National Handwriting Association(NHA)的主席,他表示:
「目前的確有許多小學和中學已經運用電腦來進行一些考試,不過鍵盤仍然還不能取代紙和筆,小學一天的課程還是有 50-60% 時間是花在紙筆上的。另外像是比較具有專業性、等級評斷性質的考試,例如醫生、律師、會計等…還是以手寫申論作答為主。」
離開學校多年的我們,大多會猜想現在小學和中學應該早就全面數位化,甚至學生可能人手一台 iPad,老師都用電子教材…… 等等,但我們猜錯了。在英國,學校其實就對簡訊為學生學習帶來的負面影響很不認同,因此對於數位工具的教學運用很謹慎,也將「手寫」的課程比重在中學課綱裡再度提升。
「英國大部分中小學教室,都至少會設置一台筆記型電腦和互動式白板給老師,由於經費的關係,很少會讓學生各別擁有電腦等數位工具。而目前關於數位學習的規定是,小學每個禮拜會有至少 30 分鐘的電腦課程,中學會更多一些,不過都僅限於在電腦教室的課程中使用這些數位設備。」
訪問完 Gentry 和 Webb 後,「鍵盤取代寫字」這件事還沒有像我們想的那麼嚴重,至少美國和英國的學校沒有讓孩子的手寫課程消失。
但仍有人認為不能過於樂觀,例如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教育學教授 Stephen Graham,「就算學校打算兼顧手寫與數位課程,擁有草寫基本能力的人還是越來越少了,這才是現實的狀況,連老師們本身在學校時,都是打字多過於寫字。大家都在說收到一封手寫信時有多棒多開心,也會去提倡這件事,但手寫信卻還是一直在減少不是嗎?我甚至在想,以後寫字會不會變成一門藝術,而不是所有人都會的基本能力。」
「寫字」與「打字」根本上的差異
Dr. Karin Harman-James 是印第安納大學腦部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者,他曾經提出一份科學研究報告,說明寫字對於人腦發展的重要性。
「讀和寫在腦部發展中的關係是非常緊密的,我們用 fMRI 探測技術發現,學齡前孩子的腦神經在成長階段,筆跡會是他們學習閱讀判斷時的重要標的,腦神經系統會自動將閱讀與手寫做聯結,手寫的經驗將會幫助幼兒做閱讀,這是鍵盤無法做到的。」
也就是說,手寫不只是為了有漂亮的字體而已,它還有著學習上的功能性,當孩子累積越多寫字的訓練經驗,在閱讀上也將更容易銜接與吸收,因此學習過程中也可能會有比較優異的表現。許多作家與創作者喜愛透過手寫文字或草圖來激發自己的創作能量,他們表示這些筆跡、圖案、軌道可以帶給他們更多靈感。
Gentry 補充:
“Handwriting is multi-modal, and engages touch, movement, and thinking making it more effective for learning than keyboarding alone.”
「寫字過程手部的動作、觸感、動線和思考,都能讓學習與吸收比單純在鍵盤打字有更良好的效果。」
未來「手寫」會被數位浪潮吞噬嗎?
智慧手機、平板和個人電腦、智慧電視等數位硬體推陳出新,在這樣的狂潮下,「手寫」究竟會不會被鍵盤取代而消失呢?上述的專家口徑一致:不會。
雖然鍵盤越來越普遍是一定會減少手寫的數量,但學術界、科學界、教育界都知道「寫字」這件事的獨特性,也了解其對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就算科技再強勢,鍵盤仍然無法取代人類手寫的「感覺」,或許未來會有更多融合手寫和字體的軟體出現,但就像上一段提到的,我們可以期待兩者同時並存,並且共同走出一條和諧的道路。
資料來源:科技報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